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声屏报

散文:锦秋湖上镜中游
中华宽带网 2022-12-05 15:13:37 字号:- +

锦秋湖上镜中游


作者:石峰


金秋九月,是锦秋湖最灿烂的季节。

阡陌剪裁碧绿,沃野铺陈鹅黄。扑面而来的清凉晨风,拂去了我们这些从厂区烟霾中走来的游客一身倦意。

阳光暖暖的、暖暖的。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只那么一眨眼,二三月播种的春光就长成了庄稼,结果成熟了。沉甸甸的稻子己不堪重负地俯身垂首,黄灿灿的苞谷怀了孩子似的愈显沉重,谷穗子如黄狗肥长肥长的尾巴,对着原野毛茸茸地晃。这黄黄的庄稼似一层又一层黄黄的阳光,厚积着、铺排着,流过原野,涌向湖面,再流过原野,再涌向湖面。风吹起时,这层层的黛色便一波一迭地翻滚起来,浩浩荡荡的,无尽无穷地给锦秋湖增添了令人心醉的秋色。

有着“东方第二威尼斯”美称的锦秋湖,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东北。据史料记载,汉代这湖东面是延乡(侯国)城,西面是平安县城。最早叫平川,春秋时期称少海,又名会城湖。而关于这湖的最早传说,则是东周列国初年齐桓公的一段轶事。相传当年一代枭雄齐桓公在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推举为春秋五霸之首。将重兵阵列于此,迫使各国君主承认其霸主地位。而六国诸侯担心被擒亦大军相随。于是,“公马践踏,平地起湖”,故名“马踏湖”。因其碧水连天,风光无限,为历代达官贵人所向往,文人骚客多会于此。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泛舟湖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劫天机云锦段,纵教匹练写秋光。”此后,元代兵部侍郎于钦又和诗:“霜风收绿锦,万顷水云秋”。人们选用诗中含有“锦秋”二字命湖,马踏湖又名锦秋湖。

图片


这个自然湖区,湖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这一带地势低洼,湖底海拔最高9米,最低点6.5米,自西南向东北缓倾,孝妇河、乌河、猪龙河汇流于此,形成了一个天然湖泊,1995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湖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是天然的旅游胜地。湖东南侧有迋乡城遗址,相传为齐景公失马寻踪之地,故名踪城。东侧有会城遗址,当地人称东城子,传为齐桓公会盟处。鱼龙村北二公里处有李家台子,为苏东坡登临赋诗处,建有胜处祠和东坡亭。华沟村即古之鲁连陂,村中尚有鲁仲连故居和鲁仲连井故址,村北建有“五贤祠”、“冰山遗址”、“会城泊”、“鲁仲连踏海处”、“徐夜书屋”、“青冢”、“齐王阁”等18处风景点,分3条旅行线,形成了三个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的景点,每到一处都会有一些美妙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湖面上绿水浮鸭,翠柳摇风,港汊迷离,驾船游览,风趣天然。真是“苇堵渠尽疑无路,竹篙一点又一天。只闻笑语不见人,蒲苇深处有人烟”。整个湖区是小清河流域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湖泊,湖区主水面2350亩,年蓄水量3000万立方,还有2.1万亩芦苇荡,714亩入湖人工湿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美称。湖内碧水滢滢、河道纵横、交织成网,芦苇荡、荷花塘一望无垠。湖区内有2100多条河道,交织成网,全长400余公里。沿湖一带有27个自然村庄,“村村靠湖,户户连水,家家通船”的自然生态水乡风貌,有着江南塞北都不见的独特风光。

图片


我敬仰金戈铁马的桓公雄风,更向往这神秘而又耐人寻味的锦秋湖。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文朋诗友一行数人,一起前往游览了这湖光秋色。

我们乘车来到了桓台县起风镇的华沟村,从村东头的白石桥下乘船向湖中荡去。

这古今闻名的水上轻舟,恐怕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据传为木匠祖师鲁班所创造。小船长约4米,两头尖尖中间稍宽,最宽处1.3米,可载客5人,时速不快,每小时约五六公里,与步行差不多。这种小船船体娇小,能在口窄小的水巷里穿行,能通过低矮的石桥,而且乘客坐在贴近水面的船上,稳当而舒适,两手可以搁在船舷上轻轻拨弄水波,作鸭子戏水状,仿佛自己游于水上。这使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洞庭湖江南水乡乘坐小船时的感怀,大概同我们此刻的心情是一样的了。的确,举目远眺,一望无垠的湖水明亮如镜,绿得仿佛似一块无瑕的翡翠似的,随波荡漾在湖面上作“镜中游”,饱览这湖光秋色,尤其是体味水乡风采,湖中风姿一一闪现在眼前,欸乃声中,真乃其乐悠悠…

图片


河道弯弯曲曲,时窄时宽,小船在幽静迷人的村里穿行。那小船行驶也彼有特色,用竹篙撑而不是用浆摇。撑船的姑娘将那长长的竹篙插入湖水之中,两手倒换着撑得竹篙渐短渐斜,再轻盈的收回,又插入水中,小船就像一条梭鱼,泼刺刺行驶在水面上,悠悠的如履平地。湖水温柔,如潮的阳光轻缓地梳理绿色的波涛。青鬓似的细草,墨团般的村落,金黄色的两岸庄稼,行行翠柳娉婷的秀影,酿出一派葱苍的诗意。静憩于碧痕中的是两岸农家门前树干上拴着的那睡莲般的三二只小船,农家女在微翘的船头摆弄湿漉漉的绿网,在捞取一个殷实的希望。

图片


小船驶离村庄,水面渐渐地宽阔,也变得更明净澄澈起来了。两岸苇蒲滴翠,鸭戏鸟鸣宛如行驶在悠长深邃的绿色长廊里。不时有下湖的船儿归来,驾船的小伙姑娘们,一个个体格健壮,那执篙的姿势好潇洒,好豪迈。瞧他们的船舱里,有的放着活蹦乱跳的鱼虾螃蟹,有的满载刚刚割来的湿淋淋的水草。对面相逢,撑船人热情地打着招呼,小船便轻快地交臂而过,这水乡人的好功夫真令人敬佩。

图片


船儿继续穿行在港汊纵横的航道上,两旁的苇蒲越来越密,厚似高墙,弥漫着浓重的沉甸甸的绿。片片荷田和芦苇交织在一起,芳草如茵,野花遍地,微风中散发着阵阵的清香。阳光下的湖水泛着金光,鱼儿成群结队地在水中漫游着,不时探出水面扑拉拉打个水响儿。水道上隔不多远就是一个个摆成的“迷魂阵”,这是水乡人用来捉鱼蟹的工具,用芦苇或蒲草编织而成,圈成面积不大的不规则形状。只要鱼虾蟹一进去,任它左冲右突,也休想出来。往往是渔人们早上“布阵”,晚上“收网”,每每收获甚丰,第二天便上了早市儿。

图片


湖上的早市是很有特色的。当黎明轻轻揭去夜的幕纱时候,横贯渔区,华沟村长达十几里的东西大街两旁摆满了蔬菜、瓜果和各种湖鲜。芹菜、菠菜、莴苣水灵灵;嫩藕、青菱、莲蓬脆生生;河蚌、虾蟹、鲤鱼活鲜鲜。那花市上的金桔、丹桂、菊花一簇簇,一团团,一朵朵竞相开放,艳丽芬芳,令人流连忘返。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使湖乡早市进入了高潮。实惠可口的小吃,是早市一景,游湖而不吃湖,算不上真正领略湖的风情。湖中名吃质高味佳,久负盛名,金丝鸭蛋、鱼龙香稻、白莲藕曾是历代宫廷贡品。湖乡人能用湖中的特产做出100多种风味各异的菜肴,且四季各不相同。


图片

春天的醋沏小鱼,香酥可口;野鸭焖藕,风味独特;“金丝鸭蛋”是湖中特产,将其腌制蒸熟,可见蛋清、蛋黄层叠,青黄相交之处,有丝状蛋黄油圈隔,灿然若金,蛋白香而不腻,肉质沙,不噎喉。夏天的“白莲藕”脆甜无渣;“鸡靠黄鳖”,味美鲜香,又多营养。秋天毛蟹包子别有风味;还可做“毛蟹汤”,鲜美异常。冬天的“溜黑鱼片”、“黄焖鲤鱼”食之难忘。还有什么“炸荷花”、“莲子羹”、“蒲白黄鳝汤”、“泥鳅丸”、“鳞炸鲫鱼”、“黑鱼片”、“糖拌花下藕”等上好名菜,鲜嫩清香,美味可口,令人回味无穷。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曾食用过湖中的白莲藕、炸荷花、莲子羮、泥鳅丸、蒲白黄鳝汤等上等名菜,赞不绝口。

  陪同我们一行的马部长告诉我,锦秋湖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半岛鸟类徒迁的重要中转站,湖区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现有植物资源363种,动物种类19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中华秋沙鸭,及大鸨、丹顶鹤、白鹭、苍鹭、白骨顶等珍稀鸟类。“草长莺飞,碧水连天”的自然风貌独具魅力。不仅风光独特,而且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盛名。自然鱼类有鲤鱼、鲢鱼、鲫鱼、鲇鱼、黑鱼等几十种;野生鸟类31科84种;植物有苇、藕、蒲30多种;还有中药材331种。


图片

家禽鹅、鸭、鱼鹰等饲养甚丰。金绿鸭蛋、白莲藕、鱼区香稻被称为湖区三大名产。湖中的芦苇质地优良,金黄锃亮,细薄柔软,用芦苇刮编成的宫灯、四屏扇等工艺品更是玲珑精美,畅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下,湖乡人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哩!桓台现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文明县城,被誉为“吨粮首县”,“建筑之乡”和“中国膜谷”,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

  小船儿悠悠向前行驶着。马部长接着对我说,锦秋湖区由于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景色秀丽。它秀在历史底蕴深厚,鸿儒五贤,英杰辈出,因而名胜古迹甚多。桓台早在4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境内先后有后李、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等丰富的文化遗存,史家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甲骨文,比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早370年。李白、苏轼、诸葛亮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到过锦秋湖游湖览胜,留下了许多诗文佳篇。自明嘉靖至清道光300年间,新城王氏家族科甲蝉联,簪缨不绝,先后考中进士30名,举人52名,贡生158名,出仕为官者100余人,堪称“齐鲁第一进士家族”,获赞“齐鲁望族”,有“王半朝”之称。锦秋湖中还有很多文化名胜古迹,为湖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现已成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区。随着对湖区的开发,锦秋湖将会变得更加秀美,成为旅游园地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停了会,他笑着对我说:“前面不远就是五贤祠”。

图片


果然正如老马所说,船儿刚刚驶过一片密密的苇丛,豁然见一座气宇轩昂的殿堂屹立在面前。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正中院门上高悬“五贤祠”金粉大字的匾额,增添了几分神圣的庄严气氛。我们弃舟上岸,随人流从苇丛小径登上了“五贤祠”。五贤者,为战国时期齐国高士颜镯、鲁仲连,汉代辕固、诸葛亮,宋代苏东坡。这祠所在地是湖内古称“青丘”的一块高地上,传为战国时期齐国高士颜镯隐居处,而湖南岸的华沟村则是齐国高士鲁仲连故里。这青丘冢上曾建有清凉寺,后寺废明未新城人王象民建“遣清亭”在此,后坍塌。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复在此建“颜镯祠”,不久也废了。史书上记载乾隆三十八年“春正月,有冰山夜起于锦秋湖之青冢,高二三仞,长二百步,月余始洧”。古往今来,锦秋湖曾吸引了许多名人学士,他们无不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来此游憩,北宋苏东坡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济南华不注山,顺小清河而下,来到锦秋湖兴会所至,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动天机云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的著名诗篇。后人遂在青冢南端修建“三贤祠”,正堂内塑了鲁仲连、诸葛亮、苏东坡的彩像。1984年方改建为“五贤祠”,新增了颜镯与袁固两位,以表对汉相宋儒战国贤能的崇敬之情。

图片


我走进院内,站在祠前抬头仰望,只见上房门中间两根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红的大匾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五贤祠”。进入祠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开,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如生。中间是鲁仲连塑像,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忧解难而不受报酬。《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右边一尊塑像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画,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手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气宇。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镯和辕固。祠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架构奇妙,有历代名人题咏,辟有锦秋湖书画展室。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这不正是对二位贤仕的高度评价吗?步入东房门前的对联让我注目:“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宿芦华”。这正是赞美锦秋湖景色的吗?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图片


今日的“五贤祠”,虽然说院落建筑与近代现在国内各地复兴的一些古建筑并无甚特别之处,然而,这里硕大的湖区之中的古树、古碑,祠院门外的红荷绿莲却是独显锦秋湖与“五贤祠”的神韵了。尤其是当你站在“五贤祠”的平台上,抬头近看,湖面上那一池池绿荷,在绿叶的映衬下,荷花有的舒展怒放,仿佛在畅怀大笑;有的花苞初绽,像在启口说话;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如羞涩的美女低头不语。菡萏娉婷粉黛妆,娇羞妩媚逸情扬。雨润凝珠盈翠伞,风拂香飘十里香。它婷婷玉立,粉红嫩白,素面朝天。纯其外,洁其内,不妖不媚,飘逸出尘,以高洁之态绽放在红尘之中。清风拂过,在墨绿滴翠里摇曳一池雅韵。

图片


一池幽碧绿,叶叶紧相连,莲荷箭一般立在其间,其精神气似乎吸足了天地的灵气。恰如李渔在《芙蕖》诗里写道:“有风飘摇,无风袅娜”。举目远眺,只见湖面上是那似万顷碧波的芦苇,随风如波涛起伏着,像是一层层翻滚的绿色。长空万里,碧空如洗,不见一丝云翳一缕烟尘,光雾薄如流水,浸滤得湖面一片空明。地气袅袅娜娜上升着季节的沉香,湖色与芦苇的波涛声显示着秋日的清朗。此刻,我仿佛进入了一种仙境,只觉得有一种昭示,一种默契,一种如锦秋湖一般古老而又年轻的激情,充溢着周身,旋即又渐渐在这片澄明宁静的和平、安详之中,羽化和升华……

锦秋湖呵,令我沉醉梦绕魂牵的秋色。

图片


来源:大爱文学交流中心

编辑:张铭

值班主任:李玮

校对:杨天宝

编审:王学明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