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宽带网 > 习近平报道专集

卅载合作更上层楼 命运与共擘画未来——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华宽带网 2021-11-24 14:51:05 字号:- +

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重要讲话。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回顾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擘画蓝图,为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他们指出,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发展和提质升级,有力促进了地区融合发展和人民福祉提升并惠及世界。

  30年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过去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多国人士认为,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共同发展繁荣,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方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背景下,双方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对维护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洪风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回顾过去30年东盟和中国关系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并为未来发展擘画蓝图、作出规划,将推动双方继续加强合作,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挝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娥拉泰说,3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东盟和中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老挝和中国的关系也从中深深受益。相信未来双方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共同迎来下一个精彩的30年。

  关系升级惠及地区世界

  当天,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多国人士认为,双方关系提质升级,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主任潘金娥说,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是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在此次纪念峰会上,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缅甸仰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钦玛玛妙表示,30年来东盟同中国保持积极、充满活力的对话关系,双方合作领域广泛,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未来,相信双方将继续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合力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越南亚太经济研究中心主席武大略说,过去30年,东盟和中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飞跃,如今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好邻居、好朋友。展望未来,双方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合作潜力巨大,共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是双方的共同希望。

  重要倡议推动共创繁荣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就未来中国东盟关系,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的重要倡议。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主张意义重大,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将为地区国家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共创繁荣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5点倡议契合双方合作发展的现实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习近平主席有关“共同维护和弘扬亚洲价值观”的论述,表达了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共同诉求,蕴含亚洲智慧的亚洲价值观将在推动地区合作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对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方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愿在未来3年再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发展援助印象十分深刻,认为这将有助于东盟国家抗击疫情,早日走出疫情阴霾。

  印度尼西亚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促进了东盟国家出口,东盟同中国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东盟和中国的高水平经贸合作还优化了地区产业配置,实现了产业的深度融合。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政治学者李佩敏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努力实现承诺。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东盟国家和中国合作潜力巨大。

  文莱时政观察家贝仁龙表示,东盟国家同中国的友好合作源远流长,正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为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来源:新华网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