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花开绿茂,正是人们田地劳务、山川旅游、赏花踏青的时节,而每到这时候,蜱虫也开始进入繁殖活跃期,外出时若不注意,随时有被叮咬的风险。淄博市疾控中心提醒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已进入流行期,外出劳作、游玩时,要警惕草丛灌木中的蜱虫,避免被蜱虫叮咬。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蜱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携带病毒的蜱,还包括患者和感染病毒的动物;主要经带病毒的蜱叮咬传播,还可经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传播,也有通过接触发病或死亡的猫、犬等动物而感染的报道;我市4-10月为流行期,人群普遍易感,在山区、丘陵地区居住、从事户外生产劳动的人群,是易于被蜱叮咬的重点人群。
该病潜伏期一般1-2周,多为6-9天。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以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多数年轻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的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呼吸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本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1、减少暴露。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进入草地、树林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值得注意的是常温水清洗衣物并不能杀死蜱,可通过烘干或高温水清洗去除附着的蜱。2、户外活动前防护。在蜱活跃季节,进行放牧、采摘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氯菊酯可用于处理靴子、衣物和露营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柠檬桉树油(OLE)、对薄荷二醇(PMD)或2-十一烷酮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一般不推荐在3岁以下婴幼儿身上使用含有OLE或PMD的产品。3、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体表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体表,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蜱常附着的部位主要在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进入室内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1、喷洒杀虫剂。在庭院可使用杀虫剂来杀灭蜱,但不应依赖喷洒杀虫剂来降低感染风险。2、改造孳生环境。应及时清除房前屋后及庭院中较高的杂草,修理菜地、草坪,修剪庭院内花草、藤蔓类作物,及时清除落叶,清运旧家具及垃圾。在休闲娱乐区与草地、林地和农田之间设置1-2米宽隔离屏障(可为木屑、砾石或水泥混凝土硬化带)以防止蜱进入。
一旦发现蜱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来源:淄博疾控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