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声屏报

“看病不求人 患者少跑腿”——我市开展优化卫生健康环境活动 推出十条“暖医”措施
中华宽带网 2020-07-23 10:35:42 字号:- +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部署要求,全面激活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干劲活力,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保障,近日,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启动“看病不求人 患者少跑腿”专项活动,发布《开展“看病不求人 患者少跑腿”优化卫生健康环境活动的实施意见》,以“组合拳”落实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部署,同时制定出台《淄博市促进“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十条措施》,全面优化卫生健康环境。以营造活力、透明、开放的优质卫生健康环境为目标,切实将卫生健康环境打造成淄博营商环境改革攻坚的亮眼品牌。

    “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十条“暖医”措施,全面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最关注的看病信息、看病过程、看病取结果等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展开,将通过公开和主动推送相关医疗资源信息,拓宽医疗信息来源渠道,向基层派驻优秀医师,确保“找专家不求人”;通过建立网上挂号预约平台,健全完善预约检查诊疗制度,确保“挂号不求人”;通过设置入院准备中心,确保“住院不求人”;通过更加便捷的查询方式和更加主动的告知方式,确保“看病取结果不求人”;通过建设智慧医院,优化检查流程,减少各种排队环节,确保“患者少跑腿”。具体如下:

    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全覆盖。建立完善全市预约诊疗平台,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号90%、普通号70%纳入全市预约诊疗平台;二级医院专家门诊号70%、普通号50%纳入全市预约诊疗平台。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三级医院预约时段精确到20分钟,二级医院预约时段精确到30分钟。

    建立入院准备中心。50%以上二级医院、70%以上三级医院成立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开展住院预约、入院缴费、病历首页信息采集等服务。

    医疗机构全部健全完善“健康淄博”公众号一卡(码)通功能应用。完善“健康淄博”公众号的居民病历、检查报告、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献血用血、家庭医生签约等相关功能,实现患者健康服务一卡通用。

    推行6种医疗费用便捷结算方式。二级及以上医院门诊开展自助、诊间、移动费用结算,病房提供自助、病区(床边)、移动费用结算。提供现金、支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社会保障卡等不少于6种支付途径,支持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电子健康卡、户口本、护照等不少于5种的身份证件识别方式。推进刷脸识别身份确认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效能和智能化水平。

    实行药品配送上门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药品配送服务,对网上诊疗、慢性病患者的处方用药等进行配送。开设中医药业务的医疗机构全部提供中药饮片代煎配送到家服务。

    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提供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健康咨询、健康保健指导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药学服务”。

    在门诊建立一站式开放式综合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立开放式一站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配备候诊椅、轮椅、担架、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提供政策咨询、帮助挂号、门诊引导等导医服务。对诊断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病历复印、出院结算、医保报销、打印住院病人“费用清单”、慢性病签约等事项实行“一体化”管理,集中办公,一次办好。

    建立一站式医患沟通服务中心。推广市中心医院投诉热线服务模式,建立专门的医患沟通办公室,公布对外服务电话,畅通医患沟通服务方式。实行首接负责制,确保患者投诉有人接,立即办,答复准确及时。

    全面实施城市医生支援基层行动。贯彻落实《基本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城市医师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前应当在基层服务累计满1年的要求,医院有计划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推进实施“强镇带村医疗提升工程”。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名医基层工作室”,分批派遣全市首席专家、名医、名中医、青年名医、青年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到基层服务。

      建立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和诚信医院评价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诚信评价机制,与医院绩效考核、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门诊和住院患者对医疗机构和住院医师、门诊医师进行满意度评价,全面推进优质服务、文明就医的开展。(记者张铭 通讯员张恒龙)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