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声屏报

发现淄博丨行走黄河的淄博人——王术青
中华宽带网 2021-12-08 23:38:24 字号:- +


视频编辑/徐长伟

  王术青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对这条大河有一份浓厚的感情。从事文物收藏三十年来,他一直关注与黄河有关的老物件和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但是,真正系统收藏黄河文物与历史资料,是从2005年开始的。

  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术青的朋友朱卫国透露了一个信息:在滨州与高青交接处的一个村子里,保存有一部分民国时期的黄河训令,被一位文物爱好者收藏了。听到后,立马约上朱卫国一起去寻找这批资料,可到了以后,因为价格要的太高,就没有成交。回到家后考虑了再三,终于下了决心。第二天,王术青把这批民国黄河资料买了回来,随后让郑述瑜老师细细的进行了解读,方知是济南至东营这段黄河的官方训令,对研究黄河下游人员调动、治理黄河、保护黄河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是王术青得到的第一批有价值的黄河资料。

  从此之后,王术青对黄河资料的研究越发产生了兴趣。为了扩大征集范围、收藏到更多的资料,他联系了多个好友帮助征集,其中包括邹平的齐兴泉、田学忠,高青的王金厂、朱银三、王恩修等。几年下来,收获很大。每一件藏品的征集都带有故事性:有一次为了86份黄河简报,王术青和齐兴泉七进藏友家做工作,最后感动了这位藏友成功转让;还有一次,齐兴泉打听到有一位黄河修防段老段长的后人留了一部分治黄日记,两人又多次登门拜访,最后也征集到馆。通过细致的研读,这几部日记记载的是从1947年到1977年30年治黄的经验和过程,总计30多万字,非常珍贵。

  为了从宏观上进一步了解黄河、研究黄河,王术青开始征集全国对于黄河的研究、治理资料。到2019年,已基本把沿黄河九省一百多个县的黄河志、水利志征集到馆,同时还征集了很多证书、功章等实物。在征集过程中,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资料的历史轶事。

  在经过几次沿黄征集资料之后,王术青仍感到馆藏资料还不足以展现黄河的历史和风貌。2019年9月初,他和弟弟商量开始第七次细致的走黄河。当年9月6日,他们启程从高青沿黄河一路走来,到一个闸口、河务段都逐一打听与黄河有关的碑刻和资料,终于在济南段又找到了五块记事碑、功德碑、治黄碑。经和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后,拓制了一套拓片,半个月的时间收获征集资料、实物30多件。

  2019年9月21日,王术青回到高青,向有关部门汇报申请办展。经高青县委、县政府批准,10月1日,由高青县委宣传部、高青县文旅局、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共同举办了高青县首届黄河文史资料展,600多件黄河资料在县博物馆展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山东黄河》、鲁网等媒体先后报道,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还在高青国际慢城开办了黄河文化展览馆,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热爱黄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精神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滚滚黄河经过九曲十八弯,从高青安澜湾顺利流入渤海。王术青告诉记者,今后将继续开展征集活动,挖掘更多的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记者徐长伟 张铭)

//
个人简介

  王术青,1962年出生,淄博高青县人,现为高青县政协委员、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馆长,齐鲁文化之星(省级劳模待遇),淄博市地方文化学者咨询组成员;任山东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淄博市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先后荣获淄博市文化艺术人才,淄博市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事业先进个人。

  2014年,王术青创办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2015年被山东省文物局定为省级博物馆,2018年列入国家博物馆名录。王术青收藏宏富,上起秦汉,下到民国,共分三大类:一是碑刻墓志,二是陶瓷、玉器、青铜器和红色收藏,三是黄河文史及其它资料,藏品总计两万余件。他先后到北京、河南等地学习拓碑技术,2014年举办高青县首届拓片展,2015年举办淄博市首届拓片展,先后捐献给市博物馆80多件拓片。2019年10月,成功举办高青县首届黄河文化文史展览,为淄博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编辑:张铭

值班主任:王翔飞

校对:李永健 杨天宝

编审:王学明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