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张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从企业、群众的角度出发,
持续简政放权、优化流程、
创新服务,加大服务供给,
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便民化
不断增强。
聚焦“弹性的需求”
“用心人社”促进劳动力市场环境
动态平衡
一是用好线上+线下思维,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线下”,做优做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品牌活动,组织招聘会近百场,开展“访百校进百企”系列活动,实地调研走访各类重点企业200余家,与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签署大学生招引工作合作协议,2020年以来招引大学生2万余人。“线上”,开展“直播带岗”等网络招聘90余场,2020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4万余人。
二是运用平台思维,打造鲁中人才招引高地。先后承办鲁中人力资源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会、“百所高校进淄博”等大型活动,规范化建设淄博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创新创业企业230余家,青创园通过省级创业示范综合体认定,以平台赋能实现人才的集聚效应。
三是强化系统思维,打造和谐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规划建设人力资源低碳智慧产业园(鲁班用工),加快建设集务工交易、住宿、餐饮、培训、权益保障、便民服务、停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淄博市务工交易集散中心(零工之家)。
聚焦“成长的供给”
“智慧人社”提升劳动力市场环境
服务效能
一是增加人社服务网办深度。优化社保稽核流程,灵活设置潮汐窗口,推进智慧就业创业化平台建设,大力推广“网上办、指尖办”,推广运用“温暖淄博人社”app、“张店就业”小程序,实行视频“云”帮办,通过网办深度和覆盖广度的提升,2021年社保基数调整期间现场经办人数较2020年下降60%左右,彻底扭转了大厅人满为患的局面。特别是通过视频帮办代办,以信息化赋能人社服务,“屏对屏”办理与群众、企业联系密切的88项高频业务,平均每天为群众和企业办理业务达70笔左右。
二是深化互联网+监管水平。妥善处置各类欠薪线索6100件,为1380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待遇272.51万元。依托“互联网+调解”全国线上调解服务平台,打造线下金牌调解组织示范点,将劳动纠纷纳入镇街道综治平台,淄博商厦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被表彰为“全省首批金牌调解组织”。
三是优化退休流程。扫描职工及业务电子档案18万余份,实行退休职工电子档案“预审核”,提前一个月完善待退休职工电子档案,综合柜员可借助内网云平台直接查阅核算,实现了退休待遇“四个窗口”的“一链办结”向综合柜员的“一窗办结”转变,所有综合柜员可同时办理退休业务,去年为2946人办理退休及待遇核算,未发生一起因排队引发的投诉。
聚焦“精准的服务”
“温暖人社”保障劳动力市场环境
安定有序
一是“人找政策”变“政策找人”。开发数据比对审核系统取代人工核验,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1.0345亿元、购房补贴2185万元,落实创业担保贷款2.67亿元,带动就业4003人,其中,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8821万元,带动就业1070人。推进业务进一步下沉。新增镇、街道办理业务12项,基层可办理事项增加至73项;在商圈、银行等人流量大的位置设置自助服务机,便于群众捎带办;将求职招聘、资格认证等高频业务及政策宣传纳入社区网格员业务范围,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二是“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全面扎实落实“企业免检免扰制度”“涉企检查一口登记备案制度”,根据企业守法诚信情况实行差异化检查,将执法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免检免扰清单内的29家企业无投诉情况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等日常巡查随机检查范围。对违法者利剑高悬,综合运用劳动保障用工年检、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查处等多种行政执法手段,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多发和高发的企业纳入监察执法重点名单,去年,书面审查用人单位1400余家,查处举报投诉案件126件,日常巡查重点行业企业38家,为228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防暑降温费等各项待遇535.11万元。
三是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开展针对性政策宣传,结合普法六进活动,深入施工工地、社区、企业、大学校园等场所,通过专项宣传活动、行政指导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等方式,针对大众关心的工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就业补贴等方面政策法规重点宣传,不断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另一方面,包容审慎监管,采取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引导企业自觉改正违法行为,对非主观故意、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轻微的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实行不罚或免罚,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