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融媒 > 融媒列表

博山区:产业园里的文明密码
中华宽带网 2025-05-03 10:04:43 字号:- +

白天,它是一处集主题展、旧址群、大礼堂等于一体的产业园,融合了红色文化、工业记忆与现代艺术气息,成为城市文明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晚上,它又化身为附近居民遛弯跑步、锻炼身体的休闲公园,温馨的灯光与居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勾勒出城市文明里市井生活与公共空间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从德、日殖民者聚集地,到中共淄博特委、工矿特委、市委成立旧址,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六十七军司令部驻地,再到颜山宾馆二号院……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不仅见证了城市文明的演进脉络,更成为城市文明中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交融的生动典范。

马扎议事凝文明,物载温情系乡情

“2021年改造启动时,社区在17场马扎议事会上收到300多条建议,现在这里既是会客厅,又是记忆馆”大成社区书记颜旸天表示。在“光耀在淄初心如磐”主题展区,1948年8月淄博工矿特委进驻时的油灯、1953年市委第一份工作简报、1979年改革开放后首张个体工商执照……这些带着温度的展品,大多来自市民捐赠。退休教师张慧芳捐出了父亲珍藏的1956年市党代会出席证:“老物件放在家里是纪念,放在这儿既能让年轻人触摸到父辈的奋斗史,也能让老工人找到情感归宿。”市民们的无偿捐赠不仅是出于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是在以实际行动守护着城市文明的记忆基因。

礼堂焕彩映文明,微改惠民添温情

见证过淄博市三次党代会的苏式礼堂,如今有了新使命,与大成社区休闲文化广场有机融为一体,站在礼堂二楼,能看到偌大的舞台下,特意保留下来的1080张原版座椅,每张都贴着泛黄的编号牌,像极了一排排忠诚的士兵,守望着岁月过往,守护着世事变迁,一幕幕演出场景跃然眼前。而最动人的是旁边昔日破旧、脏污,满是小广告的墙面,现在摇身一变,实现了“颜值”与“气质”大提升,这些“老照片时光墙”和“精神谱系主题墙”,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微更新”解决“小难题”,以“小而美”升级幸福感,丰富了城市文明的内涵,让城市文明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有细腻的生活温度。

旧址新生载文明,留言满笺寄深情

"过去这里是机关大院,现在成了百姓客厅。"市文旅集团张亚楠翻开访客留言簿,外地游客写“精神地标”,年轻人写“网红打卡地”,最多的是本地居民那句“回家了”。数据显示,改造后产业园年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其中近半数都是本地社区居民,带着自己的亲戚朋友来找寻曾经的美好回忆。中秋诗会上,电机厂退休职工李建国创作的诗句被投放在园区电子大屏上:“将军楼前月正圆,电机厂里歌声甜。礼堂座椅今犹在,笑看新城换旧颜。”

电机厂第十次党代会) (55周年厂庆文艺演出)

(上世纪90年代电机厂职工在礼堂举行集体婚礼)

从荒无人烟的四十亩地到飘着咖啡香的文化书院,从路边的老照片时光墙到电视里的社区数智平台,从废弃院落到精神地标,淄博市委旧址的蜕变印证着城市文明的真谛:真正的文明不是推倒重来的大拆大建,而是让历史在当代语境中呼吸,让记忆成为可触摸的温度,而博山的城市文明建设始终贯穿着“让老城长出新故事,让百姓都来当主角”的朴素逻辑。

当礼堂的木质座椅再次响起掌声,那是城市文明中人文关怀与历史传承共鸣的动人乐章。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