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融媒 > 融媒列表

好网民·在淄博 | 新农人"不慌姐"王爱芳:土舞台开启公益助农之旅
中华宽带网 2025-05-21 11:14:27 字号:- +

在黄河之畔的山东高青县花沟镇徐家村,一位70后农村妇女用手机镜头和直播话筒,在互联网上开垦出属于新时代农民的 “新农活”。她是王爱芳,网友口中的“不慌姐”。从围着红围巾拍乡村日常的短视频爱好者,到助力三农的网络先锋,她用四年时间,将对乡土的热爱化作助农增收的实绩、文化振兴的舞台与抱团发展的矩阵,书写着“好网民”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一、红围巾系起助农初心:从自娱自乐到公益担当

“一块红围巾热撒抖音平台,满腹的情怀只为展示自己的家乡”,2019年疫情期间,赋闲在家的王爱芳,比着葫芦画瓢,用一条红围巾、一部旧手机,开启了乡村短视频之旅。这个说话就带笑,敦厚质朴的农村妇女,最初只是想通过抖音记录田间劳作、农家美食,“就想着让在外的孩子看看家乡的模样”。一次偶然机会,市驻村干部发现了她身上的潜力,给了她详细的IP定位指导,手把手教她剪辑技巧、选题策划,所拍视频一举赢得了十里八乡农村抖音粉丝的喜爱,披着红围巾的“不慌姐”,成为人们争相评议的热门人物。

每次出镜,“不慌姐”就爱用一句“遇事不要慌”开场,“不慌”也成为她公益助农走在前的“冲锋号”!三年疫情,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对种植大户的冲击特别明显。当得知周边农户因订单取消陷入滞销困境,王爱芳毅然转型“公益助农主播”。2022年10月的一个寒夜,木李镇赵大哥的求助电话让她心急如焚:8亩富硒梨4万多斤堆在田头,霜冻将至,农民一年的心血眼看要打水漂。她二话不说,连夜驱车赶到现场,踩着泥泞架起手机,镜头里是赵大哥布满老茧的手和泛红的眼眶:“家人们,这些梨都是赵大爷天不亮就采摘的,甜得很!帮帮我们!”这条饱含真情的短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9万多,咨询电话被打爆,没用了一周时间,赵大哥地头堆积如山的梨果全部售罄,久违的微笑挂上了赵大爷爬满岁月冰霜的额头纹。

这场“直播救急”让王爱芳找到了方向,更进一步明晰了自己抖音账号的公益定位。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三提三争”活动的号召,围绕聚力建设“强富美优”新淄博,影响和带动众姐妹“跑起来、冲起来、干起来”,不慌姐,发挥个人扎根农村、熟悉农村、热心公益的优势,从身边做起,从周围“巾帼创业”姐妹的需求做起,策划推出了助力“三农”,“100家100场(百家百场)”公益助农直播带货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将直播带货这一“新农活”带进乡村振兴的新场景,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标杆。

三年间,她起早贪黑,拉着老公“徐先生”几乎走遍高青县的所有乡镇,钻进稻田、爬上大堤、蹲进养殖场,为高青黑牛、黄河小龙虾、黄河大米等200余种农产品代言。她独创“田间教学式”直播:在黑牛养殖基地,边喂草料边讲解雪花肉的形成;在小龙虾塘,直播捕捞过程展示鲜活品质。累计开展470场公益直播,帮助销售农产品超900万元,“不慌姐”成了乡亲们心中的“数字救星”。

二、土舞台托起文化乡愁:从精神贫瘠到乡风焕新

“农闲时,乡亲们要么打牌要么蹲墙根,总觉得缺点啥。” 带着这样的遗憾,2023年9月,王爱芳和老公商议,拿出自家桃园一年的收入,在村头搭建起了“不慌姐大舞台”。碾压场地、铺设舞台草坪、购置音响设备、装灯光……当72岁的李大爷穿上戏服,颤巍巍地登上舞台唱起吕剧《借年》,台下掌声雷动,从各个乡镇赶来的乡亲们举着各式各样的手机,在汽车里、三轮车、小马扎、甚至草地上,用粗笨的手拍摄转发着这个农民自己的搭建的土舞台上,迸发出的欢乐与满足的信息!

第一场演出的巨大成功,让“不慌姐”看到了广大农民对地方文化的极大渴望,她想尽一切办法,与县文化馆领导取得联系,并得到了村、管理区、镇、县宣传部门的极大支持,经过三年的运作,“不慌姐大舞台”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文化的“孵化器”。如今,整合在“不慌姐大舞台”团队下,涵盖老中青少群体的特色演出队伍达到12支,农村演艺人才在册人,甚至吸引周边区县的演艺人才上台打擂。创作《老刘的喜事》《焦裕禄的母亲》《太公回齐》《小清河伏击战》等本土节目登上了县里的电视春晚。同时,她将舞台演出与网络直播结合,直播和短视频播放量累积达230万人次,让在外游子“云端看家乡戏”成为现实。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舞台便成了欢乐的海洋,三年来累计举办大型演出300余场,吸引30万余人现场观看。

舞台不仅是表演的场地,更是乡风文明的传播阵地。王爱芳带领团队自编自演小品宣传移风易俗,将党的惠民政策编成快板,用歌舞弘扬孝道文化。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六个乡镇20多个村先后建起文化广场,广场舞队从路灯下搬进明亮的舞台,孩子们的寒暑假有了戏曲、剪纸等兴趣班,老人们找到了展示才艺的新舞台。县文化馆馆长史风华给出这样的评价:“不慌姐搭起的不仅是物理的舞台,更是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擂台。”

2024年,王爱芳被授予“高青县移风易俗十大形象代言人”。

三、微矩阵织就共富网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随着“不慌姐”账号粉丝量的增长,王爱芳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2025年4月,在县领导的见证下,她联合“老刘吃瓜”“在高青”两位本地网红,在自家的桃园举办了,并举行了“古有桃园三结义,今有矩阵三人行”——“最高青三人行”网红联盟结盟仪式,旗帜鲜明的开工打造宣传高青的“微矩阵”。

成立伊始,王爱芳和“最高青三人行”联盟旗下成员,跑遍沿黄63个村庄,挖掘特色农产品和文旅资源,创新推出了“直播+文旅+非遗”的矩阵模式:以全国最美乡村——蓑衣樊村为辐射中心,他们在蓑衣水乡荷塘边搭建起“黄河风味大锅菜”,每周六对全网旅游粉丝免费开放,一时间,每个周末的蓑衣樊村都成为了热门“打卡地”,带动了十余个本土账号被标注为地方文旅头部账号,间接成为微矩阵成员。蓑衣樊村所在地区的大芦湖大米、宁家西瓜、寨子西红柿成为旅游必带的“网红单品、爆品”;在高青县非遗——黄泥盆非遗作坊,她们多机位记录非遗传承人拉坯制陶技艺,让当地人都惊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就在我们身边。目前该产品已经成为当地对外交流的高端礼品;在黄河最后一道弯——安澜湾,“黄河大集”云逛活动,直播间里叫卖声与浪花声交织;黄河楼博物馆馆长王术青在矩阵的镜头下,抚摸着一块块见证黄河文化变迁的石碑,从黄河起源地讲到黄河入海口,让人们真实在线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魅力,真切的感受到了总书记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缘起和初衷。

截至目前,联盟累计开展联合直播22场,单场最高观看量达150万人次,发布短视频87条,总播放量超1000万次,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增长40%。更令人欣喜的是,联盟吸引了39名返乡青年加入,高青县首个“新农人网红孵化基地”正在酝酿成立 “最高青三人行”不仅是宣传矩阵,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让高青的黄河文化、农耕文明通过短视频“破圈出海”。

四年耕耘,王爱芳收获了累累硕果:“花沟镇网络达人”、“高青县最美银龄行动先进典型”、“高青县正能量网络达人”……但她最珍视的,是乡亲们那句“有困难,找不慌姐”。四年公益,她的账号里,没有精致的滤镜,只有最真实的乡村和真诚的付出。正是这份真实,让全县接近40万网友与她共鸣,更让她成为乡亲们心中的“自家人”。

从围着红围巾拍娱乐短视频的农家妇女,到把直播间变成“新农田”,将舞台搭成“创客园”,用账号织就“共富墙”的“不慌姐”,王爱芳在自媒体平台上不断完成自己的美丽嬗变,成为破解农产品滞销的“直销能手”,激活乡村文化的“舞台达人”,联盟抱团主推地方好产好物的“矩阵队长”,她正在用属于她的“新农活”,书写着网络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和流量密码。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