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推荐 > 推荐
(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的淄博的通信业之所以能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与我党领导的战时邮局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分不开,他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在枪林弹雨中创建和发展了邮电通信事业。今天,我们在参观淄博联通数字化展厅时看到了淄博战时邮局创始人之一殷瑞祥同志于1982年撰写的77年前他率队接管国民政府的中华张店邮局和他在接收、领导渤海武交队工作的回忆录手稿,文章生动感人,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战时邮局进城接管中华邮局和活跃在胶济铁路线上的武装交通队的战斗场面。现将其手稿和有关资料汇集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用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一、关于接管张店邮局和接收武交队的情况
1947年3月,张店第二次解放,我当时是我党领导的渤海三专区邮局发行科长,奉命带领部分同志来张店接管民国政府的中华张店邮局,共来了十几个人,我任局长、张浩任副局长,另外还有董树春、邢本敏、王超、田洪庆、冷振英、王维荣、周广兴、郝怀礼、张正德等同志,分别任封发、营业,发行、会计等工作,我们来张店后,国民政府的旧中华邮局驻于现在的西一路南头路西军人接待站房子,当时只有三个人,一个局长、两个邮差,由于当时战争连绵,局内东西除几件家具、邮政用品和部分表格外别没什么,我们将重要表格和部分档案邮寄上交渤海区邮政管理分局,宣告辞退旧邮局长,两个邮差继续留用,每日步班投递报纸。
当时的张店规模很小,只有现在的西一路上火车站至红旗四路一段,有的房子空着,有个别房子住着临时住户,当时的胶济铁路张店至周村段归渤海区,胶济铁路南归鲁中区,所以张店、周村解放后归渤海区接收并管理。解放不久,就成立了张(店)周(村)市,市政府设在张店,我任张周市邮局局长,周村邮局的副局长是金汉。当时由于不通铁路,我只去过周村一次。
我们来张店后发了布告,告诉市民新邮局的地址、营业时间等,当时的张店邮局只有邮政业务,没有电信业务,只管理张店、周村的邮局。不管淄川、博山邮局(因为它们归鲁中区),当时只有张店、周村两个营业点,下边的邮电所还没建立。南定(张店胶济铁路以南)的山东铝厂这样的地方空着房子没有一人,我们当时的任务是负责传递张店、周村党政机关和驻军的信件、报刊,民信很少,另一个任务是联接交换鲁中干线和渤海干线的大宗邮件,就是桓台邮局(驻桓城)和淄川邮局(驻何处不详)用骡子驮着邮件来张店邮局接头,每日一次交换邮件,每天就是这样的工作着,工余之暇组织职工破坏张店火车站(当时胶济铁路大部分还被国民党军队控制),扒钢轨和碎铁向外出售。
当时,我们和新华书店一个党支部,书店的负责人是牛占美,现在市民政局任科长。
那时的胶济铁路线是敌我必争的一条路线,我们估计,莱芜战役后敌人决不会死心,一定会再来侵犯根据地。针对这一情况,渤海区邮政管理分局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坚持胶济铁路南北通邮、保证邮路干线畅通。经过交涉和上级批准,把熟悉胶济铁路地理、经常与敌人战斗的何风池队长领导的胶济大队一个连划归邮电局,组成渤海胶济铁路武装交通队(简称武交队),共八九十个人,又经过我们的配备,达到百余人,队长张克吉,副队长韩光荣,指导员田益三,共分三个排九个班,后来渤海邮政管理分局让我兼任该武交队的协理员,该队全副武装:两挺机枪,身着黄军装,炊事员、司务长都有,当时他们驻张店,每天进行军事训练,以备情况变化接受任务。时至本年七月份,青岛李弥的顽八军、济南的国民党七十四师,分别从东西两路向张店进攻,及至敌人已来到马尚(张店西部)和洪沟(张店东部),在一个晚上的十一点,渤海邮政管理分局的副局长孙子诚和我们一块撤离了张店,又开始了我们带领渤海武交队跨越胶济铁路线、经常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完成连接南北干线(鲁中区和渤海区)通邮的任务。我们根据敌人的封锁情况,选定敌人力量薄弱地段随时确定过路地点,有时从周村附近通过,有时从益都附近通过,四五天或十几天来往一次,每次都是用包袱背着邮件,都是满载而去满载而归(具体情况详见:活跃在胶济铁路上的渤海武交队),解放后,渤海武交队划归铁路。
(眼看不见写的粗糙请原谅)
殷瑞祥
1982.12.21
二、活跃在胶济铁路上的渤海武交队
殷瑞祥
1946年至1947年,国民党军队还占领着胶济铁路线的时候,渤海区武装交通队(简称武交队)(1946年3月,在淄博市临淄城北成立,主要任务是武装穿越胶济铁路,打通山东各解放区的邮路,常驻临淄、桓台,隶属渤海邮政管理分局,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后完成历史使命,改为华东铁路警备第三总队三大队二中队:编者注)担负着渤海、鲁中、滨海三个军区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通往渤海的大批邮件的传送任务。
渤海武交队有一百多人,有队长、副队长、指导员,还有一个协理员,班排编制,身着军装,全副武装并配有机枪,是专门对付控制和封锁胶济铁路线的敌人的。每四至五天跨越铁路送一趟邮件,每次出发人数根据任务大小邮件多少而定,每人携带邮件二三十斤,背过去再背过来,与铁路两侧的邮运干线站接头交换邮件,每次出发都是夜间,没有一定的通行路线,有时从敌人的据点边上通过,有时硬穿敌人的封锁线,天不黑从根据地出发,到夜间十一二点跨越铁路,每夜行程百余里,敌人是知道这个渤海武交队的,我们也知道哪里的敌人防守严密、哪里的敌人防守比较薄弱,因为当时的任务不是找敌人打仗,而是保证通邮,遇到小股敌人就捉他的人、缴他的枪,尽量避免大的战斗,但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敌人是想方设法要消灭我们的,也组织了多次有预谋的截击。
1947年春节前几天,武交队在渤海区临淄城北罗家庄住着,到干线站上接收了过路邮件,下午四点多钟,队长召开了个班、排长小会,研究穿越胶济铁路的路线。队长说:上次是从孟都南北两城之间穿过的,虽然没遭敌人伏击,但敌人是会发现我们的,这次得离他们远着点。再加临近春节了,敌人防守严密,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会后,各班、排长分头做了准备,把邮件分给每个战士。一米二见方的包袱,每件都装得满满的,背上行李,邮包超过头顶,再背上小米袋子、长枪和手榴弹,每人的行李足有四五十斤。天将黑,一声哨响,战士们站好队,队长讲了注意事项,除病号和另有任务者外,这次是52人出发,战士们兴高采烈,昂首阔步,大有浩浩荡荡之势,队伍走小路,踏野坡,爬沟壕、穿树林,夜十一点到了胶济铁路的敌占区附近,队长一声令后,从队伍前面的队员开始一个挨一个的小声地向后传口令,各个战士随声蹲在埃头下,队长派出了侦察兵、联络员,坟头、瓜屋子、墙脚下,边搜查边前进,急促行军的战士都气喘吁吁,到了铁路南面已是深夜,走到一个井边蹲下,同志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虽然下半夜的寒风刺骨,战士们的身上都汗津津的,但是,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好吸烟的同志找个下坡趴在地上双手握着小烟斗偷偷地抽烟,队长发现了严加批评说:“在上风口吸烟,下风很远就能嗅出味来。”休息了一会,队伍继续前进,又爬了许多山坡,越了若干山沟。天亮了,弯弯曲曲的行程百多里,总算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临朐县的赤沟村。
一路平安,完成任务,交了邮件,轻松愉快。在后来的两天内,一方面休息,一方面集中回程邮件,有些战士跑到山坡上拾了些野果子,把空出的小米袋子装得满满的以备充饥。在准备回程之前,谣传益都城的敌人已经撤走,由于没得准确消息,高度警惕的武交队没有轻易听信这些谣言,还和往常一样警惕注视着敌人的埋伏截击。可能是由于来时一路平安,也产生了麻痹情绪,太阳还没落山,队伍就开始行军了,走了一段时间,约在夜11点钟的时候,到了一个村头,只见黑压压的一群人一声不响地在一片空地上待着像是等候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山里的一些群众,每人一副担子,准备过路去卖年货,要求随我们队伍过铁路。为了照顾群众利益,我们毅然决然地答应了他们,但是他们人多目标大,对他们说,我们是部队,行动快,便于转移,群众挑着担子和我们一块儿走也不方便。为了共同的安全,要求群众在队伍后边一里路左右。说罢立即行动,进入敌占区,由南向北准备过铁路。队伍边走边排列成战斗队形,又派出了侦察兵,搜索一段,行进一段。前边是东西并列的两个村庄,一直搜索到村的南边,也没有动静。侦察兵一进村内发现有敌人向东西两边逃窜。侦察兵回报发现敌人,但敌人一枪不发。队长命令冲过去,从两村中间的南面冲到北面时,敌人看到我们人少并通过村庄后,从左右两个方向向我们开枪,枪声、炮声、喊声、号声一并发起,只见一片火光掠空而过,我们立即卧倒,闪过敌人第一排子弹后,爬起来向敌人还击,这时,敌人光喊叫不前来,我们为了保证邮件安全不和敌人纠缠就继续前进了。这时,战士小刘向队长报告说挂了彩,队长马上派人背着他。此时,在我们左边坟头处发现敌人的几个哨兵缩头缩脑的,战士们撸了他几枪,敌哨兵快速地溜了,我们离开作战地半里多路,一条小河挡住去路,当时水深及腰,冰冻指厚,战士们穿着棉衣破冰而过,过了河停下来在慌忙中一查人数少一个同志,我们又带了几个人过河回去找人,遥见一个黑影,似人在爬,这时敌人仍在盲目地枪炮齐鸣,我们几个人又回到战地查找一番,只见原来像人爬着的黑影是一墩桑棵,未发现我们的同志,回到河对岸仔细一查人数够了,这时同志们的棉裤冻成直筒,走起路来咔咔乱响,到了一家老百姓家借了一扇门,抬着伤号奔走一夜到了安全地带,检查邮件,除丢了几小捆报卷外别无损失。
这是一次遭遇战,据后来从敌人那边获得的情报说,敌人在这两个村中埋伏了两个团的兵力,枪口向北准备袭击我们从北边来的鲁中区后方机关人员,但在敌人不知不觉中,我们武交队从南边他的背后插进来,这时敌人不知所措,慌作一团,又见我们穿着黄军装(那时国民党军队最怕穿黄军装的共产党部队),一时摸不清是什么正规军队、人数多少,又是夜间,目标不清,突如其来把敌人冲散了。我们冲过村庄后,敌人一看我们人数很少,才开了枪,但目标不准,子弹打得很高,我们只有一个小刘同志伤了左臂,我们到了安全地带后总结了经验,以历再战。
殷瑞祥战时邮局回忆录手稿
附:殷瑞祥同志生平简介:
殷瑞祥同志系山东省乐陵县殷家村人,生于一九一七年十月一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参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三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鲁地区峰火报社发行科长、群众报社发行员、清河专区邮局发行科长、渤海日报社巡视员、张店邮局局长、渤海专区邮局局长、惠民邮局局长、山东邮电工会办公室主任、山东邮电学校副校长、淄博市邮电局局长。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离职休养,享受厅局级待遇。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殷瑞祥同志在四十二年的革命生涯中,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邮电通信事业。他长期从事报社发行和邮电工作,在从战邮到现代通信发展的各邮电发展时期中,他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为我们现在的通信大发展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经过历次政治运动和长期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以律已,为人豁达,识大体,顾大局,勇于进取,乐于助人,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地工作学习,为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精力,为邮电通信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