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直播

首推红旗,一汽电气化转型“崭露锋芒”
中华宽带网 2021-09-08 11:27:57 字号:- +
“到2025年,红旗将累计投入28款新产品,电动产品15款,总体销量将超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到2030年,红旗产品除极个别国家特殊需要车辆以外,将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 


9月4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王国强在2021泰达汽车论坛上,将红旗推上了舞台“C位”。至此,以红旗为起点,一汽的电动化转型正式拉开帷幕。

图片
自主品牌冲高领头羊?

当前,“双碳”目标、“双循环”格局引领汽车产业重构,以软件、新能源、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赛道已经开启,传统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和ICT造车大军三大势力开始同台竞技。在这一背景之下,价值被低估的中国品牌,也将迎来品牌焕新、价值回归,以及弯道超车的机会。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自主与合资车企的走势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表现不佳,以及传统汽车市场受零部件短缺的影响,合资品牌的走势相对低迷,今年7月销量为7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5月增长1%,相对2019年7月下降1%。

图片


相较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受芯片短缺的影响较小,具备一定的生产优势,且在产品、营销、服务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自主品牌走强趋势明显。今年7月,自主品牌销量为60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5月增长3%,相对2019年7月增长12%。同时,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达到40.2%,同比增长7.7%,国内零售份额达36.4%,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其中,红旗是自主车企中增幅较高的品牌。截至8月31日,官方数据显示,红旗的累计销量已达到了180,600辆,同比增长66%。具体车型方面,红旗H5前八个月累计销售约6万台新车,红旗HS5前八个月累计销量突破了8.4万台。

红旗H9的市场表现虽然不及红旗HS5和红旗H5,但作为一款售价30.98万起的国产车,今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超2万辆的成绩,足够体现出红旗的强劲实力。

图片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红旗的市场销量便迅速追上了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目前,在二级豪华车市场,红旗已基本登上了销量榜首的位置。今年前7月,凯迪拉克的累计销量为128,110辆,沃尔沃的累计销量为104,877辆,林肯的累计销量为45,437辆,雷克萨斯的累计销量为145,706辆,均低于红旗的170,600辆。

图片
面向未来,加速科技转型

自主企业被合资企业压制的局面正在被改变,而这种改变也被一汽提前感知。

自2018年发布红旗品牌全新战略以来,新红旗接连推出了H5、HS5、HS7、H9和EHS9和EQM5六款产品。其中红旗H9被一汽誉为全球前瞻技术的顶尖之作,是能与BBA产品同级竞争的国产豪华C级轿车,红旗EHS9拥有整车564项专利,在50万元以上纯电SUV市场销量排名第二。

从当下来看,红旗的发展似乎一切向好。但长期来看,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仅E-HS9、E-HS3,以及面向专车市场的EQM5三款智能电动产品的红旗依旧略显薄弱。

图片

在这个问题上,一汽为红旗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今年7月中旬,一汽集团发布了“十四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产品与技术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驾乘体验化、安全健康化、节能低碳化为核心,以数字化、生态化、资源保证为基础构建了技术创新体系。

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汽当前已经实现73项技术突破,包括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混合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系统,混合动力电池开发技术,双动力模块系统;在智能网联领域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全智能控制底盘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

发展规划方面,到2025年一汽集团的新能源占比将超过20%,自主乘用车占比包括奔腾要超过30%,红旗品牌超过40%,到2030年争取实现绝大部分自主乘用车电动化。
同时,一汽与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实验室、多项成果也已在红旗产品上得到应用。其与吉林省共同打造的绿色吉林项目,将以首款定制红旗EQM5为核心,创建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加速在吉林省的落地,未来也将以长春和吉林省的模式为范例辐射全国。而一汽集团也将通过对红旗的种种布局,进一步带动其整体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消息来源:汽车头条)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