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影视频道
“我们的节日∙七夕节”
剪纸乞巧-传承家庭美德主题活动
七夕节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忠贞爱情的家庭美德,8月13日,淄博市文化馆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节”剪纸乞巧-传承家庭美德主题活动,邀请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郝萱林讲授剪纸技艺。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战化军主持活动。 郝萱林讲授剪纸技艺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大意是父母双亡的牛郎自己成家后,家产只有一头通人性的老牛。在老牛“指导”下,牛郎去偷正在河里洗澡的仙女织女的衣服,于是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恩爱有加、生活幸福。谁知此举触怒了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于是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无疑是吟诵“七夕”最负盛名的一首诗词,借传说中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讴歌人间真挚、纯洁、坚贞的爱情。这就是中国人传统的“爱情观”。 大家认真折纸剪纸 活动伊始,郝萱林老师简单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技法。随后,郝萱林老师以剪“双喜”为例,教授大家基本的剪纸技巧。桌上摆满了各种剪纸的材料、工具以及剪好的成品、半成品,大家围坐在桌边,一边热烈讨论着剪纸的技巧方法,一边亲手实践着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在郝萱林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大家兴高采烈地进行折纸、裁剪,一剪一剪,慢慢地雕刻着,不一会儿,一张张栩栩如生欢庆“七夕”的艺术品便诞生了,看到一张普通的红纸有了最初的生命与模样,所有人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 大家纷纷展示剪纸成果 歌德曾说,“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剪纸乞巧活动,剪出了干部职工之间的温馨与友爱,剪出了大家对生活、对家庭、对爱情的理解与热爱,也剪出了传统民俗在当下社会的演绎与重生,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七夕“礼物”。 剪纸简介 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艺术就是通过使用剪刀或刻刀等工具,在纸张、树叶、树皮、织布、皮革等片状材料上剪裁出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剪纸图案的过程,不仅给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还于无形之中传达出了人们对日常生活所寄予的美好期盼。咱们淄博自古以来就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之说,早在明清时期淄博剪纸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010年,剪纸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郝萱林简介 郝萱林是淄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剪纸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郝老师今年85周岁高龄,7岁开始跟随外祖母母亲学剪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剪纸艺术的研究、创作、传播、传承,创作的作品被央视一套、二套、五套、十套、山东电视台、淄博电视台以及《大众日报》、《鲁中晨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多次报道;作品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多项奖励和荣誉,并受邀赴巴基斯坦、澳门、上海、杭州、大连等地参加展览广受好评,为淄博市的剪纸项目做出很大贡献。
来源:淄博市文化馆,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作为商业用途。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