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民生频道
初夏时节,淄博市河湖水域迎来一群特殊的“生态卫士”。5月15日至16日,在孝妇河湿地公园、萌山水库、马踏湖等水域,随着一桶桶鱼苗欢快跃入水中,淄博市公益性增殖放流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市畜牧渔业服务中心统筹组织实施,张店区、桓台县等区县同步实施,累计投放鲢鳙、草鱼等鱼苗262.5万尾,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呈现“市级统筹、区县联动、全域覆盖”的鲜明特色。市畜牧渔业服务中心联合张店区、桓台县畜牧渔业服务中心,将放流水域精准覆盖城市水系公园、湿地公园和重点水库,既包括马踏湖湿地保护区等生态区,也涵盖田庄水库等承担农业灌溉、居民供水功能的重要水体。张店区在齐盛湖等地开展放流,桓台县在马踏湖等区域实施作业,各区县立足区域生态特点同步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全域生态修复合力。


在马踏湖湿地保护区,首批87.5万尾鲢鳙、草鱼鱼苗于15日完成投放。“这些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是水体生态系统的天然调节器。”桓台县畜牧渔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鲢鳙通过摄食浮游生物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草鱼则以水生植被为食维持生态平衡。为确保放流效果,桓台县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通过公开招标选定鱼苗供种单位,并委托专业机构对鱼苗进行检疫检测,确保每一尾鱼苗“体质健康、品种纯正”。放流现场设置公示牌,全程接受公众监督,让生态工程成为“阳光工程”。

16日上午,位于淄川区西河镇的田庄水库上演“鱼跃人欢”的生动场景。淄博市、淄川区畜牧渔业技术专家与西河镇党员干部、志愿者、村民代表共同见证15万尾本土优质鱼苗“落户”库区。“此次放流苗种规格均达100毫米以上,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黄金尺寸’。”市畜牧渔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选择滤食性与草食性鱼类搭配投放,旨在构建“鲢鳙清藻、草鱼控草”的协同生态链——鲢鳙化身“水体清道夫”,日均摄食量可达自身体重30%,有效遏制蓝藻爆发;草鱼则担当“植被管理员”,通过调控水草密度防止水域生态失衡。这种“生物防治+生态修复”的组合拳,为水库水质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持续方案。
“增殖放流不仅是‘放鱼入水’,更要‘护鱼成长’。”桓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已建立“增殖放流+巡查执法+社会监督”的全链条管护机制:一方面联合公安、水利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另一方面发动村民组建“护鱼志愿队”,对放流水域进行日常巡查。在田庄水库,西河镇将水域管护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奖励”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相关数据显示,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增殖放流成效显著:马踏湖水域浮游生物密度较5年前下降32%,水草覆盖率稳定在45%左右,鲫鱼、鲤鱼等土著鱼种数量增长27%;孝妇河水质逐年提升,沿岸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持续增强。这种“以鱼养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循环模式,既实现了渔业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又为城乡居民创造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宜居环境。
“我们将把增殖放流作为生态保护的常态化举措,让‘放鱼养水’成为淄博生态建设的亮丽名片。”市畜牧渔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编制增殖放流相关规划,围绕“精准化放流、科学化管护、产业化延伸”目标,优化放流品种结构,探索“增殖放流+生态旅游”“增殖放流+科普教育”等融合模式。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水域生态监测和放流效果评估,为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淄博经验”。
从“治水养鱼”到“以鱼护水”,淄博市的增殖放流实践,不仅是一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行动,更是一次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探索。随着262.5万尾鱼苗在淄博水域“安家落户”,淄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将更加鲜活、生动。
来源:淄博日报、博览新闻
编辑:李冠群
一级审核:张君
二级审核:王璇
三级审核:许珊珊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