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文旅频道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喝水就往厕所跑,而有些人却半天才去一趟。频繁上厕所排尿和长时间不去厕所排尿相比,到底哪个更健康?
1、膀胱弹性差异
膀胱具有一定的顺应性。顺应性高的膀胱,就像容易吹大的气球。装尿时,膀胱能轻松扩张,压力不会突然升高,即使存尿量多,也不会让你感觉特别胀或难受;顺应性低的膀胱,则像硬塑料瓶。稍微有一点尿,膀胱就变得紧绷绷的,压力猛增,容易让你频繁想上厕所,甚至漏尿。例如长期憋尿者,膀胱顺应性就会下降,导致“存尿量”减少。
2、激素调控
抗利尿激素(ADH)夜间分泌减少,使夜间尿量占全天30%~40%。若ADH分泌异常,可能引发尿崩症(24 小时尿量>4000 毫升)。
3、性别解剖差异
女性尿道短(平均4厘米,男性平均尿道长度为20厘米),更易因感染或妊娠压迫出现尿频。
另外,膀胱的顺应性可以通过锻炼增强。但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他们血液中的糖分随尿液排出时,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尿量暴增至每天3000~6000毫升,这种“被动扩容”并非膀胱弹性好,而是身体被迫启动“排水模式”。
如果突然尿频,很有可能是前列腺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这种情况,往往还伴随着尿急、尿痛等不适。
如果排尿次数正常,但每次尿量却减少,这也可能是慢性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在作祟。此时,患者可能还伴有腰痛、低热、乏力等症状。
2、内分泌疾病
除了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尿频。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肾脏在过滤血液时无法完全重吸收过多的葡萄糖,会导致尿液中渗透压增高,带走更多水分,从而引发多尿和尿频;而尿崩症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也会出现多尿、口渴和大量饮水的情况,进而导致尿频。
3、功能疾病
如果排尿次数突然大幅减少,甚至无尿,则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严重警报。因为在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期,患者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这是肾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除了上述异常情况外,如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就诊:
3.排尿中断:可能是膀胱结石的典型表现。
图源:科普中国,通过表格上的数据标准,能帮助大家初步判断排尿健康状况。
白天每1~2小时喝200毫升水,既能补水又能调节排尿节奏,降低夜尿风险。
2、行为训练
针对健康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延迟排尿”小技巧:每次想上厕所时稍微憋一憋,逐步延长5~10分钟再去,能有效改善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OAB)症状。
3、药物治疗
用药需遵医嘱把控疗效与副作用的平衡点,不建议大家自行在家盲目用药。
来源:科普中国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宋华制作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