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声屏报

春节多吃这几样,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
中华宽带网 2021-02-13 20:09:27 字号:- +
一个热闹的春节,少不了年货的身影。但怎样能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又吃得健康?来点药食同源的养生年货吧!春节年货要多吃这几样,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

 
1、板栗:生吃补肾熟吃健脾
 
春节期间,热气腾腾的糖炒栗子是很多家庭中年货的不二选择,而板栗不仅香甜软糯,还具有非常好的功效。
 
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主任中药师吴文博指出,中医认为栗子味甜性温,入脾、胃、肾,主要功效为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板栗的吃法大体分为生吃、熟吃两种。一般认为生吃补肾,熟吃健脾。
 
《本草纲目》称其“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日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即生吃板栗可以防治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以及外伤后引起的骨折、瘀血肿痛和筋骨疼痛等症。
 
而对于“脾虚”特别是小儿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的小儿脾虚证以及老人由于机能退化导致的胃纳不佳,可将板栗仁蒸煮熟磨粉制成糕饼食用,或用板栗和粳米熬制的板栗粥调理胃肠。
 
推荐:栗子红薯排骨汤

栗子的吃法多种多样,南方以栗做菜,北方糖炒栗子,糯、香、甜,味美可口。因此,熟吃除了糖炒栗子外,还可以试试栗子红薯排骨汤,具有补气健脾,强壮筋骨,活血调脂,通便排毒的功效。
 
取栗子200克,红薯200克,排骨2根,红枣4粒,姜2片备用。排骨洗净,切块,汆水捞起待用;栗子去壳去衣;红薯去皮,切大块;红枣洗净拍扁去核。煮沸8碗清水,放入排骨、栗子、红枣和姜片,武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1个小时,放入红薯块,再煲2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生吃不易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图片

李蔚海/摄


2、花生:泡醋食用最开胃
 
花生是每家每户过年必少不了的年货,养胃的功效也不错,其原理多来自中医,称其有“悦脾和胃、滋养调气”的作用。在过年期间,多食肥甘厚味,积食或是食欲不振了,都不妨来点花生。
 
花生的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核黄素、钙、磷、卵磷脂、胆硷、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因此花生亦称“长生果”。食用花生可使人体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使其排泄增强,从而降低胆固醇,对防止中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有明显效果。此外,花生仁红衣(花生仁皮)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
 
推荐:醋泡花生
 
醋与花生可谓是绝配,醋不但可使菜增加鲜、甜及香味,而且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杀菌等功效,尤其是对过咸、过腻的食品,加上点醋可降咸味,减少腻感。
 
将半碗带衣的生花生米泡入醋中,7天后取出,每天早晚吃几粒,开胃效果也不错。但需要注意的是,胃溃疡和胃酸过多者不宜吃,因为这有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胃痛、泛酸等不适症状。
 
3、山楂:解油腻助消化
 
酸甜的山楂在节日里也深受大家喜爱。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瘀的良药。过年期间大家往往吃得比较油,刚好可以将山楂做成饮品“解解腻”。
 
推荐:山楂饮
 
山楂中的有机酸能够帮助解除油腻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能开胃促食欲。而且,山楂富含果胶,而果胶对脂肪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取山楂30克,决明子60克,荷叶15克,加水煎汤服即可。不仅口感好,促消化,辅助降血压的效果也不错,适宜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患者。孕妇、儿童、胃酸分泌过多者、病后体虚及患牙病者不宜食用。
 
4、甘蔗:止渴清热
 
中医讲,甘蔗味甘、性寒无毒,李时珍谓之“蔗,脾之果也”,能清热、润燥,止渴除烦。
 
甘蔗营养丰富,其中富含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含量达12%。甘蔗含水量高达80%,咬上一口,嘴里都是清凉的汁水,喉咙和嗓子感觉舒服极了。另外,因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丰富的矿物质,有助于冬季对抗肌肤干燥。
 
推荐:甘蔗马蹄水
 
甘蔗是很好的“泻火”食品,但甘蔗寒凉,因此可以来杯清凉的甘蔗马蹄水。
 
最好用青皮甘蔗。将甘蔗去皮斩劈成小段或块状,马蹄洗净去皮,将食材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继续用小火熬煮30分钟,最好滤去杂质即可饮用。
 
5、大枣:泡水暖身滋润气血
 
大枣口感甜软,果肉密实有嚼劲,食用方便,是春节期间深受女性和小孩喜爱的零食。
 
据《本草纲目》记载:“大枣气味甘平,养脾气、平胃气”,能够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北方人大年初一很喜欢走家串户拜大年,从寒冷的户外归来,喝碗大枣姜汤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暖身,又能滋润气血,还可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泻。
 
推荐:大枣姜汤
 
大枣姜汤主要原料为大枣、生姜、红糖,具体做法是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